占星网
12SIGN

We are written in the stars

当前位置: 占星网 > 本命占星 > 心理占星 >

关注发送“我要资料”,领取免费资料

占星心理治愈

共时性:非因果关系原则

“人类自我或曰人类灵魂的某一部分,不受制于时间和空间的法则”,这种信念让我们看到生命更深刻的层次。“心诚则灵”的原则也为遥距之外仍能互通灵感提供了可能。

一般情况下,人们都比较关注具有因果关系的事件,也就是那些有原因和结果的事件,而很少去讨论不具有因果关系的事件,比如我们是日常生活中常出现的“说曹操,曹操到”的现象;再比如我们有时候会预感在街上会遇到某个老朋友,我们就真的遇到了这位老朋友。对于这样的现象,我们往往简单地把它们解释为巧合。荣格却不满足这样的解释,而提出了“共时性”这样一个概念来表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一、共识性原则的概念

荣格之所以开始关注“共时性”这一原则,源于他自己经历过的很多“有意义的巧合”事件。而这些事件仅仅用“巧合”来解释往往不能令人“信服”。

例如,1949年4月1日(西方愚人节)那几天所发生的事情,就是促使荣格关注“共时性”的一次经历。那天早晨,荣格看到了一块刻着半人半鱼图案的碑铭。午饭吃的也是鱼。有人还向荣格提到了,要使某人成为“四月鱼”(愚人节的受愚弄者,April fish)的习俗。下午好几个月没有见过面的一位病人,给荣格看了一幅刺绣,上面绣的是海怪和鱼。第二天早上,荣格见到了以前的一位病人,这是那个病人十年以来第一次拜访荣格。这位病人告诉荣格,她在前天晚上梦见了一条大鱼。几个月之后,当荣格使用这一系列的事件进行一项较大的研究,并刚好把它记录下来之后,他步行穿过房屋前面的湖,正好一条一英寸长的鱼躺在了河堤之上。而更为巧合的是,那一段时间,荣格正在研究鱼的象征。

其实早在1930年,荣格就已经开始使用“共时性”一词来对这些超自然的现象进行描述了。1952年荣格又发表了《论共时性》(On Synchronicity)一文,在这篇文章中荣格把“共时性”定义为:

在一种内部意象或某人心中突然产生的预感,与一种表达同样意义的外部事物几乎在同时出现两者之间的巧合。或者说,两种或两种以上事件的意味深长的巧合,其中包含着某种非并非意外的或然性东西。

荣格认为共时性原则是一种“有意义的巧合”,“在某一情境内发生的事情不可避免的会含有特殊与此情景的性质”,他认为共时性作为一种巧合现象,并不局限于心理领域。可以从“灵性母亲内部”与“我们外在世界”,甚至同时跨越这两方面进入意识状态。

那么,什么样的事件可以成为共时性事件呢?荣格认为有三种情况可以成为共识性事件。

(1)观察者的心理状态和外在的客观事件即时相合。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外在世界和内在的心理状态有因果关系,而且由于时空的心理相对性,这种联系甚至是不可设想的。

(2)心理状态和发生在观察者的知觉领域之外(空间距离)的外在事件相对应,外在事件只是随后才能得到证实。

(3)心理状态和还不存在的未来事件相对应,未来事件由于时间距离只能随后才能得到证实。

由于第二种和第三种情况不是同一时间发生的事件,所以荣格用“共时性”来表述这一原则而不是“同时性”。

荣格在发展他的共时性概念时,把它与现代理论物理学的一些发现联系起来。从理论物理学中,我们已经得知:因果性和预测在微观物理世界中已不再正确。他得出结论:“在微观物理学和他的深层心理学之间有一个共同的背景。”同时,荣格回顾中国古代哲学,认识到共时性和不可名状的“道”这一观念之间的对应。

卡普拉在他的著作《物理学之道》中谈到这一点,并论证说,在现代物理学和东方神秘主义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似性理论,物理学的发现揭示了宇宙是一个和谐统一的过程,是相互联系的元素所组成的动力网,这正是佛教与道教哲学的根本思想。

荣格认为共时性事件旨在表现“一切存在形式之间的深刻和谐”。因此,一旦体验到这种和谐,它就变成一种巨大的力量,给予个人一种超越时空的意识。

除此之外,荣格还提出,同步事件似乎是一种内容更广泛的,他称之为“非因果关系的有序状态”自然法则中的一个特例。他认为“非因果关系的有序状态”其实。这种程序是经常存在并有规律的出现的,而同步事件则是“即时的创造行为,是一种存在于一切永恒中、不时重复其自身的、而且不可从任何已知先例中推论出来的模式的持续创造”。

二、共识性原则的实验

荣格认为J.B.赖因在美国杜克大学进行的超感知觉实验为共识性原则的研究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所谓超感知觉是指不以感觉器官为基础,即能获得知觉的心理现象。由于人的感觉主要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五大感觉,它们各自都有相应的生理器官,而超感知觉与这五大感觉不同,没有感觉器官相对应,因此人们常称之为第六感。超感知觉分为三大类:1.心电感应(telepathy),是指两个人之间不经由任何沟通工具或渠道(语言、手势或表情)而能彼此传达讯息的过程。2.超感视觉(clairvoyance),是不靠眼睛或任何工具即可看到物体的特殊能力。3.预知(precognition),指事件尚未发生之前即可预见的能力。

J.B.赖因曾在杜克大学做过一系列的超感知觉实验。其中一项实验中,赖因将25张绘有特定图案(星形、方块、圆、十字、波形线)的卡片分为5组进行实验。实验是这样进行的,每个实验组中卡片要洗800次,这样被试就不会看到卡片。然后一张张翻出卡片,要求被试猜出每张卡片上的图案,被试如果毫无心电感应能力,纯属猜测,答对的机会是20%,也就是25个中能猜中5个。最后的结果是平均可猜对6.5个,也就是猜中的比例为26%。有一些被试猜对的概率比20%高出两倍,还有一个人将所有25张卡片全部都猜对了。主试被试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加,从几码到4000英里,对结果没有什么影响。

另外一种实验开始时,两位被试对面而坐,中间隔上布帘,彼此间不通信息,也看不到对方的动作和表情。每个人面前各放着一副卡片,先让一方被试以随机方式抽出一张卡片并注视它(视为心灵发送者),然后将卡片反面向上置于桌上,接着要求对方被(视为心灵接收者),凭其直觉指出该张卡片上的图形。如果指认正确,既表示两被试之间有心电感应。按上述程序实验时计25张,卡片中能猜对5张。赖因根据其本人以及其他学者的试验研究,共收集了数以万计的研究结果,发现数万被试总平均得分是7.1,即在超感知觉实验情境下被试答对的概率为28.4%,比猜中的概率20%高出很多。

荣格认为这些实验证实了共识性原则的存在。

三、共时性原则的事例

荣格在论述共时性原则是列举了很多事例,其中有的是他本人所经历的,有的是他的病人所经历的,还有的则是历史上的著名事件。

荣格在其《论共时性》一文中叙述了自己学生时代的一个朋友的故事。那个朋友的爸爸许诺说如果他能够通过期末考试,他就可以去西班牙旅游。荣格的朋友随后就梦到她,走在西班牙的一条街道上,这条街道通向一个广场,那里有一个哥特式教堂,他接着往右拐,转了一个弯,到了另一条街上,在这条街上他看见了一辆漂亮的马车,由两匹奶油色的马拉着。这时他醒了,这个朋友把梦的内容告诉了荣格,不久荣格的朋友成功通过了考试,他去了西班牙,而且在一条街上,他认出了这是他梦见过的城市。他看到了与梦中一模一样的广场和教堂,他本来想直接走进教堂的,但记得他在梦中是向右拐的,然后到了另外一条街上,他很好奇,想知道自己的梦是否能够得到进一步的证实,他刚一拐弯就确实看见了两瓶奶油色的马拉着一辆车。

在同一篇文章中,荣格还讲述了他的一个女病人的例子,这位女病人做事非常理性,在生活中严守中庸之道,任何事都要求好,但总是做不到。荣格认为她的问题的症结在于懂得太多,受的教育相当好,拥有一种高度明亮洁净的理性主义,他的阿尼姆斯很僵硬而逻辑化。荣格数度尝试想软化她的理性主义,治疗很久都没有起色,不得不盼望某些不可预期,而且是非理性的事情会突然出现,方可粉碎她用以封闭自己的理智。有一天那个女病人说,她做了一个印象极为深刻的梦,说有人送给她一只金甲虫型的宝石,这是一种珍贵的宝石。正在这时,荣格就听到背后窗子有轻轻拍打的声音,转身便看到一只相当大的金甲虫正飞撞窗棂。荣格将它交给病人,并说“这就是你的金甲虫宝石”,这只普通的金甲虫飞进来的巧合,突然赋予她的梦新的意义,帮助突破她过于逻辑化的阿尼姆斯外壳,洞穿了她的理性主义,打碎了她理智抗拒的冰墙,而后治疗就持续下去,且效成效显著。

作家威廉·冯·舒尔兹收集了一些丢失的东西,如何奇怪的回到主人身边的小故事。其中一个故事是一位母亲在黑森林这个地方为小儿子照了一张照片,随后她把底片放在斯特拉斯堡进行冲洗。但是由于战争爆发,她没办法去取,只好作罢。1916年这位母亲在法兰克福买了一卷胶卷,给这次出生的女儿拍照,底片冲洗以后他发现是重影的,底下的那个就是自己1914年为儿子拍的照片。就是说原来那卷胶卷没有被冲洗,最后不知怎么又重新当做新胶卷卖了出来。

还有一个例子,法国诗人德尚小的时候,在奥尔良时有个叫弗吉布的陌生人送给他一块李子布丁。十年后,德尚在巴黎某个餐厅点干果布丁吃,服务员告诉他最后一个干果布丁已经被另外一个人预定了,而那个预定的人正是弗吉布先生。很多年以后得上受邀品尝李子布丁,跟朋友谈起之前的事,他说要是弗吉布先生在就好了。就在那时一位老先生走进来,他走错了路,闯入了这个聚会,而这位老先生正是弗吉布先生。

当代网络上也流传着不少类似事件,例如英国男子雷格·巴克从跳蚤市场上花了3英镑淘来了200多张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明信片。当他浏览这些印着黑白照片的明信片时,竟在一其中一张上震惊的发现了自己母亲玛乔丽·巴克在伦敦街头和士兵共舞庆祝胜利的身影。当时玛乔丽只有24岁,是伦敦哈罗兹商店里的一名女裁缝。

另一个事例,这年前英国东伦敦58岁的父亲迈克尔·迪克与和与前妻所生的31岁女儿丽莎彻底失去了联系。迈克尔带着另外两个女儿到丽莎生活过的城市,多次寻找却毫无所获。当地记者为父女三人在街头拍了一张合照,并将照片登上了报纸,但迈克尔做梦也没想到的是当他在大街上拍摄这张寻女照片,是他失散9年的女儿,丽莎其实就在她身后不远处,并被拍到了照片的背景上。

在中国,2009年9月,三胞胎兄弟赵凌霄、赵凌汉和赵凌云来到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的青岛校区报到,开始了他们同所大学的学习生活,这三胞胎兄弟家住山东省高密市柏城镇小河崖村,他们在高考中分别考出了616分,617分和618分的三连号成绩,一度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高考明星”。

四、共时性原则与占筮

荣格强调共时性事件,与观察者的心境很有关系,他认为这种事件往往在观察者对其观察对象有一种强烈的参与情感事发生。就是说,共时性事件的发生意味着:客观的注释,见彼此之间以及它们与观察者主观的心理状态间有一特殊的互相依存的关系。正是由此出发,荣格对《易经》占卜的合理性做出了自己的解释,他认为《易经》占卜时,在问者的心态及解答的卦爻间有种共识性的符印。为了使共时性事件出现,就需要占卜者投掷硬币或者区分蓍草时,要想它一定会存在于某一现成的情境中,并认定卦爻辞确实可以呈现他心灵的状态。

荣格对《易经》十分感兴趣,他认为经过一定仪式之后进行的占筮,往往真的具有预示性,与实际情况相吻合。占筮与事实相吻合的现象,就可以用共时性原则来进行解释。

荣格认为正规的占筮活动可以将人的潜意识以象征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显示出心理世界与现实世界奇妙的对应性和平行性——这是一种与因果律完全不同的联系,也就是共时性。荣格相信在宇宙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因果联系不过是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此外还有别的联系。例如万物在连绵不断的时间之流中并排的进行着,其中有些东西在许多地方基本上同时出现,他们可能是思想符号、心理状态、某个数字、某种物品等,尽管性质不同,形态不同,却有着相同和等价的意义。由于它们分属各自独立的不同的时间演进系列,出现在不同的地方,不可能发生因果性的联系,却有着巧合性的对应关系,荣格将这类现象称作“同步”或“相对的同时性”,认为这种对应和巧合属共时性现象,受制于共时性原理。

荣格认为《易经》的筮法与占问过程正是共时性现象的体现。尽管拈取筮草或抛掷硬币起卦的方法,纯属偶然,但是这并不妨碍所得卦爻的含义,与起卦人主观所要了解的事件在性质上相契合。共时性原理认为:“事件在时空中的契合,并不只是概率而已。它蕴含更多的意义,也就是宏观的诸事件彼此之间,以及它们与观察者主观心理状态之间,有一特殊的互相依存的关系。”

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观察者如何通过“随机”起卦,却能使所起卦爻的含义与自己主观所希望了解的客观情境这三者相契合呢?荣格的回答是:《易经》认为要使共时性原理有效的唯一法门,在于观察者要认定卦爻辞确实可以呈现他心灵的状态,因此,当她投掷硬币或者区分蓍草时,要想定它一定会存在于某一现成的情境当中。话说观察者只有通过其诚信的心理状态来实现上述三者的契合。这也就是所谓的“心诚则灵”的原理。

五、对共时性原则的解释

共时性事件何以会发生或者说如何解释这类现象呢?荣格及其追随者对此做过谨慎的推测。

从分析心理学的角度出发,荣格把共时性与自己的原型概念联系起来。他认为原型可以在一个人内心中获得心理表现,与此同时,它也可以在外部世界中获得物理的表现。当原型被激活,它就展现出一个心理活动的方面,并出现在一个共时性事件中。或许我们可以认为,当物质和心灵二者契合于一个共时性事件中,就意味着原型进行了一次自我表白或自我实现。

另外,在发展共时性概念时,荣格又把它与现代理论物理学的一些发现联系起来。他说:“我从肯定方面将它视为一种来自终极的非因果性、来自质子新生的创造性行为。”同时他还注意到现代物理学揭示出宇宙的一个和谐统一的过程,是相互联系的元素所组成的动力网。而这与他认为的共时性事件旨在“一切存在形式之间的深刻和谐”的观念是一致的。

按照荣格与他的追随者的看法,共时性原理——这个从符应、感通与和谐等荒废的概念中脱胎而形成的现代词语的提出,一方面可使心灵感应、特异功能以及其它形式的令人困惑的超常经验获得某种解释;另一方面可能会为物理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的研究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确实如果共时性原理可以成立的话,我们人类构建知识的基本设定因果律即要受到很大的挑战。这将意味着除了用因果性来说明的世界的秩序外,在宇宙中还存在着另一种秩序。其影响无疑将会是深远的。

六、对共时性原则的评价

荣格共时性概念的提出,在当时的科学界引起很大的震动。但他所获得的却不是赞扬,而是超乎寻常的批评。科学家对共时性的提出感到愤慨。荣格的大胆涉猎,使他招致种种非议,被指责为神秘主义者。

然而我们应该比较客观的来看待“共识性”这一理论,而不是一味的批评。荣格本人早在1930年就提出了“共识性”的概念,但直到1952年才发表了个《论共时性》一文,由此可见在对待“共时性”这一理论上,荣格是审慎的。另外正如他本人所宣称的那样,他是一个地道的经验主义者,他所看重的是经验、事实,把理论看成是说明事实或经验的一种有效方式。如果一种已有理论不能对事实(尤其是他本人所经历的)给予可信的解释,他就会试图寻找新的可信的理论。正是由于自己生活中神秘现象的反复出现,并且无法用因果性原则加以解释,才促使他发展出自己的共时性原则。也就是说荣格提出共识性原则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出来的。当然荣格之所以提出共识性原则,是由于他深信“人类自我或曰人类灵魂的某一部分,不受制于时间和空间的法则”,在这样的信念上,荣格才会相信共识性的存在。

*本文选自 魏广东著《心灵深处的秘密——荣格分析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加群一起聊占星

联系我

(责任编辑:admin)

默认广告位

推荐内容

搜索

标签

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

赞助占星网

赞助

占星网公众号

占星心理治愈

网站特色

占星软件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象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本站提供各种理解这些宝石的工具,包括astrolog32 zet7 zet8 zet9 Jyotish Tools 等;

大师看盘

解读星盘是一件奇妙而有启发性的经验,透过解读,当事者可以全然的接纳自己,可以打开通往无限机会的大门,预先为自己痛苦的情绪找到转化成正面思考的动力,找到乐观的经验或信念。

占星教学

西方现代占星学是一门人文科学,可以提高个人对于自我潜能的意识,创造更加充实的人生。,认识自己的出生星图,将让你终身受益。

占星资料

Astrological Data. 时不时的会陆续整理更新,各种现代、古典、印度、希腊等各种流派占星资料。无论怎样,资料永远只是参考并非绝对的答案,请根据个人命盘融汇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