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外国篇
第35节 走出中世纪:欧洲

    原来星宿注明人的生死,比明镜还照得清楚,只消人们能观察出来。古来多少圣贤豪杰,都由星象预定吉凶。不过人们的聪明不够,未能完全了解罢了。

    ——乔叟(G.Chaucer)

    “中世纪”一词,在西方历史学家笔下是一个含义很不一致的时间段,有人将它定义为公元300~1300年间,例如汤普森(J.W.Thompson);也有人定义为公元500~1500年间,例如霍利斯德(C.W.Hollister),还有人认为它仅仅表示自公元800年之后的400年时间……由于学者们观察历史各有自己的角度和风格,见仁见智,在所不免。特别是所谓“中世纪后期”和通常所说的“早期文艺复兴时代”,本来就没有判然可分的鸿沟——当西方近现代文明的“长子”意大利已处在文艺复兴的盛世之时,欧洲有些地方却还未从中世纪走出来。因此在本章的讨论中,我们将不拘泥于具体的起迄年代,只是大致从西罗马帝国的覆亡(公元476年)开始。

    以前不少著作家常喜欢说“黑暗的中世纪”,似乎这一时期是文明火炬奄奄将熄,一切都倒退到黑暗深渊中的浩劫年代。然而近年西方学者的各方面研究都表明,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中世纪,文明的火炬仍在散布于欧洲大陆的处处修道院中薪火相传,知识的积累仍在慢慢地进行。而在同时,新崛起的阿拉伯人继承了早先希腊人的丰厚遗产,又辅之以自身的新创造,在科学文化上大放异彩。最后,随着中世纪晚期的大翻译运动,希腊—阿拉伯的遗产重又回到欧洲;在与欧洲中世纪知识体系交会、碰撞、整合之后,最终为文艺复兴时代的全面到来作好了准备。

    当我们追踪星占—天文学—古代科学文化中非常显赫的一个分支——在中世纪的历史足迹时,就不难从一个侧面去感受和把握上面所说的历史脉络。由于星占—天文学自身的特殊性,它又与医学、文学、政治、宗教等活动密切相关。而阿拉伯人在星占—天文学方面的贡献,更是中世纪一抹耀眼的亮色。

 

| 联系作者 | 占星软件 | 友情链接 | 星座排行 | 本命占星 | 运势推测 | 合盘分析 | 卜卦占星 | 回到首页 | 网站地图 | astrolog32 | zet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