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中国篇
第75节 客星、瑞星与妖星

    古人所谓的客星,在很多情况下都是指新星或超新星的爆发。因为原先肉眼看不见星的天区位置上,忽然出现新的星,而且有时极其明亮(甚至达到白昼可见的程度),过一段时间后重又消失不见,如客人之来去,故谓之客星。比如中外学者津津乐道的公元1054年的“天关客星”就是一次极为罕见的超新星爆发。客星虽不常见,但古代星占学对此仍有一套颇为完整的理论。

    客星通常都是不祥之兆。它们被视为上天的使者,是来向人间昭示君主政治失误以及上天对此的谴责的:

    客星者,非其常有,偶见于天,皆天皇大帝之使者,以告咎罚之精也。《乙巳占》卷七。

    客星被分为五类,依次是:

    周伯

    老子

    王蓬絮

    国皇

    温星

    关于客星的天象有如下四类:

    客星犯月

    客星犯五星

    客星犯列宿

    客星犯中外(星)官

    这些分类的机理被说成是:

    (以上五类)皆客星也,行诸列舍、十二国分野,各在其所临之邦、所守之宿以占吉凶。《乙巳占》卷七。

    下面举几则关于客星的占辞,其中有的荒诞不经之至:

    月在星角者,臣与黄门(太监)僮仆女人阴奸为贼。两星在月角者,臣与人君共作奸。一星在月中,臣与君妇女共作奸谋。一星在月下者,后宫列女要臣为奸也(要,这里是“要挟”之意)。《开元占经》卷七十七引《孝经纬内记》。

    新星或超新星爆发,是不可能“在月中”的,因为新星距地球远而月亮离地球近,但古人并不明白这一点。况且所谓“客星”,并不一定都是新星或超新星爆发。再看下面三则,也同样匪夷所思:《乙巳占》卷七。

    客(星)干犯女(宿),邻国有以妓女来进(指邻国进献歌伎女乐,不是今日狭义的妓女);妾迁为后。

    客星犯井(宿),国有大土功之事;小儿妖言(有“妖言惑众”的童谣流传,这在古代视为不祥之兆)。

    (客星)守张(宿),楚、周有隐士;不去,满三十日,有亡国、死王;臣戮其主,小人谋贵,祸及嗣子,期三年(应验之期在三年以内);食中有毒;邻国有献食物者;天下酒大出,天子以为忧败(天子为此担忧败亡之事)。

    这些危言耸听的占辞,当然都出于星占学家的穿凿附会,但由此也可看出在古人心目中,“天人感应”是如何的细大不捐。

    在中国星占学中,绝大部分有星占意义的天象皆为凶兆。但也有“瑞星”一说。瑞星之出,皆为吉兆。这样就增加了星占学理论体系的完备性,应用起来就更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否则,御前星占学家只是一味向皇帝提出警告,到了需要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或是需要陈述“天文符瑞”为改朝换代制造舆论时,他们岂不是要束手无策了?

    瑞星据说共有六种:北周庾季才原撰、北宋王安礼(王安石之弟)等重修《灵台秘苑》卷十五。

    景星

    周伯

    含誉

    格泽

    归邪

    天保

    这些名称未必有什么深意或学理可言。比如“周伯”又是前面刚谈过的客星五类之一,而在有些星占学文献中,“格泽”也是凶险不吉的。至于瑞星,通常都是因为君王“德合天”、“施德孝,兴礼义,人民和而夷狄表化”才出现的,是“福德之应,和气之所致,有道则见”的。它们所兆示的“祥瑞”,可以举几则有关占辞为例:

    王者序长幼,各得其正,则房、心有德星(即瑞星)应之。《开元占经》卷七十七引《礼纬含文嘉》。

    王者制礼作乐,得天心(制订礼乐制度并实行之,这符合上天之心),则景星见。《开元占经》卷七十七引《礼纬稽命征》。

    尧即位去年(帝尧即位的前一年),景星出翼,凤凰止庭(景星出现于翼宿,凤凰落脚于庭中)。《开元占经》卷七十七引《尚书纬中候握河纪》。

    这类关于瑞星的天象,可以置于更为广泛的背景中去认识。事实上,瑞星只是古代中国人心目中遍及天上地下的所谓“祥瑞”、“符瑞”的种类之一,在历代官史志书中(例如《宋书·符瑞志》、《南齐书·祥瑞志》、《魏书·灵征志》等),可以集中见到大量这类记载。古代中国人“天下之大,何奇不有”的观念,在这类记载中得到极富于形象性的说明。

    与瑞星相对,又有所谓“妖星”。在中国星占学著作中,妖星名目之多,超出瑞星远甚。例如,《开元占经》中竟用去整整三卷篇幅于“妖星占”,其中妖星名目多达87种。妖星的性质是:

    妖星者,五行之气。五星之变,如见其方,以为灾殃。各以其日五色占知何国,吉凶决矣。以见无道国、失礼邦,为兵为饥,水旱死亡之征也。《开元占经》卷八十五引《黄帝占》。

    这里必须特别提出的是,由于古代星占学著作中对瑞星、妖星的描述非常含混,古人又没有明确区分大气现象与天文现象的能力,因此有许多关于瑞星和妖星的天象实际上并非恒星天象。比如,有些关于妖星的天象,从占辞可以推测它们很可能只是流星。有的学者利用古代星占学文献中的记载,作为现代天文学研究中的补充资料,对此尤应小心。

 

| 联系作者 | 占星软件 | 友情链接 | 星座排行 | 本命占星 | 运势推测 | 合盘分析 | 卜卦占星 | 回到首页 | 网站地图 | astrolog32 | zet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