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中国篇 第69节 天地对应
天空划分既定,就可以将天区与地上各区域进行对应。中国古有“九州”之说,天地对应思想的发端,也与此说有关。按照《周礼》所述,古有“保章氏”这一职官——正是古代的一种星占官员,他的职掌是:
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变化,以观天下之迁,辨其吉凶。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观妖祥。《周礼·春官宗伯》。
这已经明确道出了分野理论的基本原则(“所封封域,皆有分星”,即每个地区都有自己对应的星)。不过九州如何与星群具体对应,史无明文,因为据现今所知道的史料,二十八宿及十二次两套体系的出现和定型,似都在九州之说问世以后。在《史记·天官书》中,可以见到一种早期的分野系统,列出如下(其中左栏为地区,右栏为二十八宿中各个与左列地区对应的宿):
兖州角、亢、氐
豫州房、心
幽州尾、箕
江、湖斗
扬州牵牛、婺女
青州虚、危
并州营室、东壁
徐州奎、娄、胃
冀州昴、毕
益州觜觿、参
雍州东井、舆鬼
三河柳、七星、张
荆州翼、轸
注意上面这个系统中有十三行,这看来是一个明显的早期痕迹。在后来的分野方案中,十二州、十二次与二十八宿都有了固定的对应,上列左栏中的“江、湖”一行被取消,斗宿与牛、女二宿一同被对应到扬州(即上文的“扬州”)。
天地对应方案中最精致、最规范化的一种,见于《晋书·天文志上》,出于唐代大星占学家李淳风之手。这一体系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称为“十二次度数”,主要是将十二次与二十八宿精确对应起来,同时给出对应的十二次地支与分野。由于对周天的划分十二次均匀而二十八宿不均匀,为了将此二者精确对应,有些宿已被分割开来。下面依照十二次分为十二组,顺次列出,每组上一行依次为次名、地支、对应的古国名和州名;下一行为与此对应的二十八宿,右下角标有阿拉伯数字的宿是分跨两次的,数字表示这一宿要从该度数处分割开来:
寿星辰郑兖州
轸12角亢氐4
大火卯宋豫州
氐5房心尾9
析木寅燕幽州
尾10箕斗11
星纪丑吴越扬州
斗12牵牛须女7
玄枵子齐青州
须女8虚危15
訾亥卫并州
危16室壁奎4
降娄戌鲁徐州
奎5娄胃6
大梁酉赵冀州
胃7昴毕11
实沈申魏益州
毕12觜参东井15
鹑首未秦雍州
东井16舆鬼柳8
鹑火午周三河
柳9七星张16
鹑尾巳楚荆州
张17翼轸11
关于上表中某些宿的分割及其意义,可举一个例以说明之:以“实沈”之次为例,它占有从毕宿12度(注意是中国古度,周天为36514度)起,经过觜宿、参宿全部,至井宿15度为止这样一片天区。其余各次类推即可。
上面这种分野体系的第二部分称为“州郡躔次”。其中不仅列出十二次所对应的古国和十二州,还列出了该对应地区的主要州郡。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它还列出了每一州郡所对应的各宿度数。天地对应之法,至此堪称极致。因篇幅过大,这里只将“觜”一次列出,以见一斑:
图31墓志盖上的二十八宿。1971年出土于江苏南通南唐墓中。内圈及中圈刻有八卦与十二生肖,外圈为二十八宿。
觜:卫,并州。对应:营室、东壁:
安定,入营室一度,
天水,入营室八度,
陇西,入营室四度,
酒泉,入营室十一度,
张掖,入营室十二度,
武都,入东壁一度,
金城,入东壁四度,
武威,入东壁六度,
敦煌,入东壁八度。
这种天地对应之法,在现代人看来未免荒唐可笑,但是古人确实认真地视之为探索天人之际奥秘的大学问。
|